紅網(wǎng) 2025-08-26 11:33:36
暑假進入倒計時,回望這個假期,孩子們是怎么度過的?
當盛夏的陽光灑滿云溪的山間與街巷,一個個公益托管點化身為孩子們的“快樂驛站”——長嶺街道望城村的農(nóng)家書屋里,傳來清朗悅耳的讀書聲;路口鎮(zhèn)牌樓村的活動室內(nèi),稚嫩的童音合著吉他旋律輕輕回蕩;金盆社區(qū)的會議廳中,孩子們跟隨“老師”的步伐慢慢揭開物理世界的神秘面紗……
這個暑假,云溪區(qū)以近20個托管點為支點,成功撬動社會多方資源,將“官方帶娃”的民生實事,辦成了讓孩子開心、家長放心、社會安心的“暖心工程”。
農(nóng)家書屋化身托管班
孩子暑期有了好“趣”處
8月20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長嶺街道望城村村委會。走進二樓活動室,只見中央擺放著一張長桌,十余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圍坐著,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或?qū)W㈤喿x,或?qū)懼鳂I(yè)。
“這間活動室就是我們的‘農(nóng)家書屋’,自7月8日起便作為暑期托管班的上課場所使用。”望城村農(nóng)家書屋負責人葉祥說,托管班參照學校作息運行,上午,4名大學生志愿者會輔導孩子們做作業(yè)。下午,志愿者便教他們繪畫、做手工。
長桌后方,是一整面書墻。葉祥介紹,書架上共有1000余本圖書,從童話繪本到科普讀物,從歷史故事到人文典籍,種類豐富,可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
作為孩子們暑期的閱讀寶庫,農(nóng)家書屋的藏書優(yōu)勢在托管服務(wù)中得到充分發(fā)揮。以往暑假局限于課本或少量課外書的孩子們,如今在志愿者引導下可自由挑選心儀書籍,閱讀量得到極大擴充。“我在書屋讀了很多書,最近正在看《中國民間故事》?!蔽臉蛑行男W五年級學生胡思義舉著書朝記者笑著說。
孩子們在書屋收獲頗多,家長都有目共睹?!昂⒆釉跁菁扔小蠋煛瘞兔o導作業(yè),又能讀好書增長見識,我很開心!”書屋托管班學生李紫悅的父親欣喜說道。
公益托管服務(wù)的溫暖,源于“反哺式”的良性機制。
長嶺街道宣傳辦工作人員方澤暕介紹,近年來,長嶺街道依托“金秋助學”機制,積極引導在校大學生投身家鄉(xiāng)志愿活動。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了“反哺家鄉(xiāng)”的隊伍,長嶺街道9個社區(qū)、村均開展暑期托管工作。
“小積分”兌換“大快樂”
多元活動點亮夏日時光
“老師你看!我攢了30分,能換那個文具盒了!”小男孩踮著腳尖,興奮地指著積分,等待兌換墻上的獎品。在云溪區(qū)路口鎮(zhèn)牌樓村的“愛心伴學”暑期托管班教室里,這樣的場景時常上演。
這里沒有沉悶的課堂氛圍,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完成作業(yè)后的歡笑聲、積分卡摩擦的沙沙聲,以及兌換獎品時純真的雀躍。
“積分獎勵制度”是牌樓村暑期托管班不折不扣的“流量密碼”。積分規(guī)則清晰明了:準時出勤、字跡工整、完成作業(yè)能加分;不講衛(wèi)生、說臟話則會扣分。
“可別小看這些積分,孩子們在乎得很?!迸茦谴宕逦瘑T羅夢欣介紹,攢下的積分就像游戲通關(guān)的獎勵,能在暑期結(jié)束兌換玩具、文具等心儀獎品。
這套制度巧妙地化解了管理難題。它讓“好好表現(xiàn)”變成一場看得見、摸得著的競賽,孩子們從“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積極性空前高漲。
“制定這套規(guī)則的初衷也很簡單,就是怕孩子們覺得枯燥,來幾天就不來了?!绷_夢欣坦言,沒想到這套從外借鑒的“游戲化”管理機制,效果出奇地好。
“這里的‘老師’很溫柔,懂的也多,問什么都耐心答,他們也會帶我們玩很多好玩的游戲,我覺得每個游戲都好玩。”托管班學生王詩穎口中的“老師”,便是大學生志愿者們。他們輔導孩子作業(yè),組織游戲,更像是孩子們的哥哥姐姐。
“看著他們從不敢開口到搶著舉手,那種變化讓我特別有成就感?!贝髮W生志愿者張梓航深有感觸,他說獲得進步的不只是孩子,每天和孩子、家長打交道,他自身的溝通能力同樣得到了提升。這種雙向成長,或許是積分之外,托管班能給予他們的最好獎勵。
多方聯(lián)動走進課堂
素質(zhì)教育拓展托管新維度
如何讓孩子們在有限的托管時間里學習到更為多維的課程體系?
社會力量的加入為公益課堂注入了“活水”,大學生志愿者的參與更為其注入了蓬勃動能。
張成介紹,在共青團云溪區(qū)委的支持下,今年云溪區(qū)大學生聯(lián)盟“七彩假期”志愿服務(wù)隊有7名志愿者參與到了金盆社區(qū)的托管教學當中。
來自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的付雨帆是這支志愿隊伍的小組長,他負責根據(jù)小組成員的專業(yè)特長來設(shè)計課程內(nèi)容,如物理、歷史、體育等,“我特長是羽毛球,所以我負責教孩子們羽毛球基本要領(lǐng)及入門技巧?!备队攴f。
從激發(fā)探索欲的趣味課堂,到滋養(yǎng)心靈的心理活動;從親手體驗非遺魅力,到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從感受每個音符的律動再到強身健體的運動時光,孩子們真心展露的每一個笑容,都是對這個夏日最美好的回應(yīng)。
責編:張穎琳
一審:張穎琳
二審:徐典波
三審:姜鴻麗
來源:紅網(wǎng)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