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 郴州日報 2025-08-25 23:20:20
初秋的南嶺植物園,林木蒼翠蔥蘢,花卉次第綻放。
在人工種苗繁殖試驗基地,郴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林科所”)高級工程師徐毓?jié)烧秊?株破土而出的水松幼苗澆水、除草。她眼神專注、動作輕柔,“今年3月將3克多種子(500多粒)撒播下去,最終只長出這7株寶貝,嬌貴著呢?!?/p>
徐毓?jié)山榻B,水松屬古老的孑遺植物,全國范圍內(nèi)的數(shù)量已十分稀少,自然條件下繁殖能力極低?!八补?,適宜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中生長,對極端氣候的抗性很差,怕霜凍、不耐寒,需要豐富的降水。對生境的種種限制,嚴重影響了它的持續(xù)繁衍?!?/p>
水松為柏科水松屬單種屬植物,屬落葉喬木,通常高達20米至30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形挺拔,樹干通直,有“世紀年輪”之美譽,為中國特有珍貴樹種,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15種極危物種之一。國家林草局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野生水松分布點有89個,共912株,其中福建省573株,湖南僅郴州發(fā)現(xiàn)17株:1株在資興市州門司鎮(zhèn)燕窩村,16株在永興縣大布江鄉(xiāng)虎居坑村和江頭村,大多為單株,生境主要為農(nóng)田。
為科學保護瀕危物種,郴州市啟動實施了水松保護拯救工程,完成野外調查、編號掛牌、與林權所有者簽訂管護協(xié)議、健全種群監(jiān)測和保護管理制度,并聯(lián)合市林科所等科研力量科學開展人工繁育種苗。
2015年,市林科所成立了水松繁育項目組,向省林業(yè)局申報項目進行野生水松生境調查、人工擴繁、遷地保護、引種回歸。完成對全市水松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后,該所優(yōu)先選擇了分布于資興市、遺傳多樣性較高的水松古樹進行苗木培育,開展育苗試驗。
2021年11月,該所項目組成員奔赴資興市州門司鎮(zhèn)和永興縣大布江鄉(xiāng)全面摸底調查17株野生水松的胸徑、高度、樹齡、地點、經(jīng)緯度、海拔、伴生樹種等品貌特征及生存現(xiàn)狀,并成功采集成熟球果6斤多。
從球果薄攤陰干到人工脫粒取種,從冬季濕潤沙藏到來年春天大棚播種,從每半月一次的精心澆灌施藥到幼苗移栽至營養(yǎng)缽袋……每一步都需要科研人員嚴謹把握水分、氣溫、光照、濕度等外部環(huán)境,科學配比育苗基質、營養(yǎng)液、藥劑等生長物質。
經(jīng)歷過2019年旱災致幼苗生長不良的磨難,也遭遇了2024年臺風“格美”導致野外回歸苗木大面積受損的重創(chuàng),在科研人員小心翼翼的呵護下,該所成功培育近4000株水松營養(yǎng)缽苗木,并完成2000多株苗木野外回歸和遷地保護試驗。其中,2022年在南嶺植物園紫薇湖區(qū)域回歸種植的苗木,成活率達68%。
記者欣喜地看到,一片長勢良好、生機盎然的小水松讓林邑大地的瀕危珍稀物種終于有了后繼者。
在播種繁育苗木的同時,市林科所還積極探索切接的嫁接方式育苗,砧木選用池杉,于今年3月2日成功嫁接1061株,6月中旬調查,成活246株,成活率23%。
該所正高級工程師周志遠說,水松苗木繁育周期長、難關多,關關都是生死考驗。即便種植在林地的苗木長到1米多高,還是會因病蟲害死亡,大大影響保存率?!澳壳?,我們正在向省林業(yè)局申報項目資金,擬對2022至2025年野外回歸在資興市、永興縣和遷地保育在南嶺植物園的1000多株水松幼苗進行撫育和新增西河濕地等3個種植點種植800株,讓這一抹從遠古走來的生命種群延續(xù)下去,生生不息?!?/p>
責編:何慶輝
一審:何慶輝
二審:羅徽
三審:陳淦璋
來源:郴州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