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瓊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2 17:04:44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瓊瓊
在岳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德馨蝸牛山莊)的菜園中,39歲的一級智力殘疾人王沛正在為青菜施肥,他的手指因長期勞作略顯粗糙,但讓“慢工出細活”的標語與他的節(jié)奏形成微妙共鳴。這個曾被醫(yī)生預言“難以獨立生活”的唐氏綜合征患者,如今是岳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院長助理,正用雙手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
湖南省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xié)會主席陳麗湘表示,“每個生命都有綻放的權利,哪怕過程慢一點,只要方向是對的,就值得期待?!蓖跖媸呛?8.7萬智力殘疾人縮影,在政府、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yè)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蝸?!闭莱龉陋毜臍?,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與殘酷命運的勇敢博弈
1986年的寒冬,王沛的啼哭聲打破了岳陽某個普通家庭的寧靜。當醫(yī)生用冰冷的器械確認“唐氏綜合征伴先天性心臟病”時,他母親的手在診斷書上洇開一片汗?jié)n,他外公當場昏厥。這個被預言“活不過5歲”的孩子,讓全家從此踏上與命運的抗爭之路。
在醫(y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他母親用最原始的智慧與死神博弈——自制簡易呼吸器,在王沛窒息時進行人工復蘇;將中藥熬成糖漿,哄著孩子喝下……
但真正的挑戰(zhàn)在求學階段才剛剛開始。1995年,9歲的王沛攥著書包走進小學。課堂上,他因無法集中注意力被老師搖頭嘆息,當班主任委婉建議“送去特殊學校”時,他爺爺表示,“我的孫子只是慢一點而已,請多給他一點包容和理解!”
“他小時候連哭聲都微弱,像只受傷的小動物?!彼麪敔敾貞浧鹉嵌稳兆樱劭舴杭t。入學后,王沛握筆的姿勢歪歪扭扭,卻把課本翻得卷邊;課間,他默默觀察同學的游戲,并悄悄模仿。這場“混齡教育”持續(xù)了九年。王沛的課本里永遠夾著母親手寫的拼音注釋,算術本上布滿反復擦拭的痕跡;他的書包里總裝著兩塊餅干,那是老師悄悄塞的“勇氣勛章”。
2004年初中畢業(yè)后,王沛的成長陷入停滯。由于智力障礙,他無法繼續(xù)升學,只能長期待在家中。孤獨像潮水般涌來,他常常坐在窗前,看著街上行人匆匆?!八枰笥?,需要融入社會?!彼夤男穆暎彩菬o數(shù)智力殘疾家庭的共同期盼。
從“被照顧”到“被需要”
轉機出現(xiàn)在2017年,岳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成立,這是全國首家由媒體扶持創(chuàng)建的殘疾人寄托養(yǎng)與輔助性就業(yè)培訓服務機構。負責人陳麗湘回憶往昔,“智力殘疾人需要終身陪護,但關在家里只會讓他們更孤獨。我們要建一個‘家’,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痹谏鐣坌牧α康拇罅χС窒拢萝拔伵I角f成為智力殘疾人的“溫暖港灣”。
王沛是首批入住的成員之一。在這里,他接受了生活技能訓練,學會了整理內(nèi)務、簡單烹飪;在手工課上,他學會用手工品點綴美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結識了許多“蝸?;锇椤?,彼此扶持著向前爬行。
“我們稱這里為‘蝸牛山莊’,因為這些孩子像蝸牛一樣,背著重重的殼,卻依然執(zhí)著地觸摸陽光?!标慃愊姹硎?,在此,智力殘疾人接受的不僅是技能培訓,更是一場“社會角色重塑”——他們學習種菜時顫抖的指尖,一起做游戲時緊攥雙手,參與手工編織時發(fā)亮的眼睛,都在訴說著一個真理——殘障不是生命的句點,而是另一種生存智慧的起點。
而岳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與湖南貝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合作堪稱典范,該中心就業(yè)培訓基地落地在湖南貝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當王沛第一次拿到工資時,對輔導員說,“原來我的雙手,也能賺錢?!?/p>
在重復中構建生命秩序
2023年10月14日,王沛正式成為湖南貝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臨時合同工,有活就來做。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是經(jīng)濟獨立的起點,更是生命意義的重構。
王沛迎來了人生的重要時刻。在2名就業(yè)輔導員的陪同下,他走進湖南貝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無菌車間,成為一名醫(yī)用墊單折疊打包員。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耐心與專注:戴手套、取墊單、對折、封裝,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出錯。
“他第一天上班時,手一直在抖,但眼睛亮得像星星?!本蜆I(yè)輔導員沈老師說。為了適應工作節(jié)奏,王沛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反復練習動作,不斷提升速度,讓合格率達到99%?!八郫B的墊單,邊角永遠對齊,像用尺子量過一樣?!避囬g主任的稱贊,讓王沛害羞地低下頭,嘴角卻抑制不住上揚。
湖南貝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不僅提供了就業(yè)崗位,更在細節(jié)處傳遞溫暖:專車接送、無障礙設施、工友們的耐心指導……“這些‘蝸?!任覀兿胂笾懈鼒皂g,他們值得被平等對待?!痹摴矩撠熑吮硎尽?/p>
王沛的“工作日記”里,記錄著他的點點滴滴——3月5日,今天學會了用封口機;4月2日,動手操作時,全程手沒抖;5月1日,和一個新同事交了朋友;6月1日,同事們送了我一個可愛的蛋糕……
這些碎片化的文字,拼湊出一個智障青年對“生活和工作”的詩意詮釋。
王沛的就業(yè),是德馨助殘服務中心“授人以漁”理念的生動實踐。陳麗湘動情地說,“就業(yè)不僅是經(jīng)濟獨立,更是尊嚴的重建。我們要讓社會看到,智力殘疾人也能創(chuàng)造價值?!?/p>
從“慈善救助”到“權利保障”的范式轉移
而王沛的故事背后,是湖南正在推動的殘障服務范式革命。2022年《湖南省促進殘疾人就業(yè)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4年將安置1.5萬名殘疾人就業(yè),智力殘疾人被納入重點群體。這份文件不僅是一紙政策,更是社會對殘障權利的重新認知。
岳陽探索“政府購買服務+企業(yè)社會責任”模式,對吸納殘障員工的企業(yè)給予稅收減免和補貼。然而,挑戰(zhàn)依然如影隨形,全省28.7萬智力殘疾人中,僅有不到5%能實現(xiàn)穩(wěn)定就業(yè)。
陳麗湘時常揉著太陽穴嘆息,“最困難的不是教他們技能,而是改變社會的偏見。很多企業(yè)寧愿交殘保金,也不招智力殘疾人,因為他們看不到這些‘蝸?!澈蟮臐摿Α麄儾恢?,當給予機會時,智力殘疾人能爆發(fā)出怎樣的生命力。”
當“慢”成為一種生存哲學
在德馨蝸牛山莊的墻上,掛著王沛的一幅畫——藍天白云下,一群蝸牛背著彩色的殼,緩緩爬向太陽。畫旁寫著他的座右銘:“我們走得慢,但可以看到更多的花?!?/p>
這種“慢哲學”,正在重塑社會對殘障的認知。王沛的就業(yè),正是這種機會的具象化——他在重復的工作中找到了節(jié)奏感與掌控感,這是許多健全人都在追求的“心流”狀態(tài)。當他在流水線上折疊墊單時,那些精準的折痕,何嘗不是對生命尊嚴的鄭重簽名?
2024年春節(jié),王沛主動申請加班。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表示,“工作讓我覺得自己是顆螺絲釘,雖然小,但機器少了我就不轉?!边@句話,擊中了殘障服務的核心命題:如何讓殘障者從“被照顧的對象”轉變?yōu)椤吧鐣r值的創(chuàng)造者”?答案或許就藏在王沛每天在岳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包艾包、種菜、協(xié)助管理等日常工作中,藏在那些被社會忽視的角落里,正在悄然生長的尊嚴之花。
王沛的故事,是個體命運的轉折,更是一場靜默的社會變革。當?shù)萝爸行牡摹拔伵!眰冏哌M無菌車間,他們不僅在折疊醫(yī)用墊單,更在折疊一個更包容的社會圖景;不僅在組裝醫(yī)療器械,更在組裝一個沒有偏見的未來。正如陳麗湘所說,“真正的文明,不是對弱者的憐憫,而是為每個人提供綻放的可能?!?/p>
在湖南這片土地上,28.7萬智力殘疾人正以他們的“慢”,丈量著社會進步的尺度。而每一步前行,都值得被看見;每一次做手工活的沙沙聲,都是對生命尊嚴的最美吟唱。
責編:黃伊婷
一審:黃伊婷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