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芬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2 09:59:09
新湖南客戶端8月22日訊(通訊員 吳芬)近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雙塘街道明豐村通往村坳溪瓏老水井的路上,每天都有30多位村民自發(fā)聚集在此,義務修建一條長約300米的機耕道。
沒有強制要求,沒有一分報酬,大家放下自家的農(nóng)活、暫緩外出務工的計劃,年齡最大的有85歲,最小的21歲,每天清晨便自帶鋤頭、鐵鍬、鉆機、小推車等工具準時出現(xiàn)在工地上。
“村里修路通水井,這是咱自己的事,為我們兒孫后代修,出點力是應該的。”村民吳應平說。
這條正在修建的300米機耕道,連接著村莊與滋養(yǎng)全村的生命水源——坳溪瓏老水井。
過去,該村沒有接通自來水時,村民們都是在這口坳溪瓏老水井取水。在原本狹窄坑洼的土路上,村民挑水、農(nóng)用車輛通行極為不便,通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遇到雨雪天氣,取水更成難題。不僅影響村民日常用水,更制約周邊農(nóng)田的種植和灌溉效率。
新修建的機耕道,長300米,寬約1.2米,厚度約10厘米。采用土石墊底、路面硬化的方式,將改變過去取水不便的狀況。
“等路修好了,再也不用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挑水了,三輪車、小農(nóng)機都能直接開到井邊,方便多了?!贝迕耜惿鳚M懷期待地說。
責編:李璇
一審:李孟河
二審:楊元崇
三審:張頤佳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