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0 12:16:09
文|楊學成
農(nóng)歷七月初七,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也是我出生的日子。每逢這一天,我都會收到兩個女兒寄來的明信片。從1990年開始,這一傳統(tǒng)從未中斷。
在那個通訊尚不發(fā)達的年代,一封手寫的書信,一張蓋著郵戳的明信片,是情感最真摯的表達方式。轉眼,三十年過去,這些明信片早已不再是普通的郵政用品,而是被我視為“時光郵冊”中最為珍貴的一頁,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溫情篇章。
20世紀80年代,我在望城縣(現(xiàn)為望城區(qū))工作期間,收到剪紙藝術家秦石蛟贈送的一套剪紙十二生肖明信片,這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這套明信片用剪紙的形式呈現(xiàn)十二生肖,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富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不久,我把這套心愛的明信片送給了大女兒作為留念,激勵她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而發(fā)憤讀書。
知父莫過于女,她知道我對望城這片熱土很有感情,也很尊重那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本人又是集郵愛好者。于是乎,她們兩姐妹商量,每逢我生日,就寫一張明信片贈我,這樣連續(xù)寫了12年,這套明信片又完整地回到了我的身邊。
1990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我收到了大女兒第一次寫給我明信片云:爸爸,祝您生日快樂!那時,她正在上高中,我捧著這張卡片,心中滿是感動。1991年8月16日第二次收到女兒的明信片,明信片云:爸爸,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們想對您說:“爸爸您是我們心中最勇敢的英雄,愿您的每一天都充滿力量與快樂”!
曾經(jīng),明信片上的落款只是姐姐一個人的名字,隨著她們漸漸長大,如今,姐妹倆都會鄭重其事地簽上各自的大名。那一筆一劃,不僅是文字的載體,也是成長的印記。姐妹之情,在時光流轉中愈發(fā)深厚,如同墨跡滲入紙張,再也無法分離。
連續(xù)12年來,我都能準時收到兩個女兒的明信片,祝福內(nèi)容也在變化,如2001年8月25日明信片上寫的內(nèi)容云:“您的教誨如春風化雨,滋養(yǎng)我們成長;您的背影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依靠”。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卻在一張張明信片中留下痕跡。原來稚嫩的筆跡,此刻變得成熟穩(wěn)重,那些簡單的問候祝福,也精煉為深沉的情感。每年的這一張明信片,已成為我們父女之間最溫暖的約定。
現(xiàn)在,她們早已成家立業(yè),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但那張明信片依舊如期而至。更令人欣慰的是,外孫女也開始加入了寫明信片的行列,到時為我送上最真摯的生日問候。
責編:胡雪怡
一審:胡雪怡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