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2025-08-18 16:53:27
太行山深處,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車谷砣村被重重山巒環(huán)抱其中。山路七扭八拐,一圈圈地纏繞在陡峭山壁中,古老的民謠回響山間——“車谷砣,把天摸。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臥死老牛彎死蛇。”
車谷砣村原名車轱轆砣村,因主峰巨石形似車轱轆而得名。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晉察冀邊區(qū)銀行加印部、戰(zhàn)地醫(yī)院等都曾在這里駐扎。也因此,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深深地浸入了老區(qū)人民的心脈之中。
“再大干幾年,讓綠色成為我們村最美的顏色!”再次見到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春芳時,這個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的燕趙漢子還是那么爽朗。

陳春芳(中)同大家討論村文旅項目的規(guī)劃。(代表供圖)
“手拉肩扛”出來的一條脫貧路
過去的車谷砣村交通閉塞,山里的獼猴桃、板栗、核桃長了又落,就是送不出去,千年古茶樹、百年老宅迎不來游客。村里人知道,車谷砣村要發(fā)展就離不開盤山公路,但修一條公路困難重重,只能守著“綠色財富”過窮日子。
2012年,靠做煤炭生意富足起來的陳春芳從城里回村,鄉(xiāng)親們很不理解:“春芳掙了大錢,咋還回到這窮溝溝當村支書?待得住嗎?”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陳春芳不僅待住了,而且?guī)еl(xiāng)親們致了富。
“當時,要采買生活用品,必須去山腳處的團泊口村趕集。雖然路程不到10公里,但要想中午前趕到,天不亮就要出發(fā)。村里很多人只有一雙鞋。為了節(jié)省著用,一下山就將兩只鞋系在一起,挎在脖子上,赤腳上陣?!标惔悍颊f,“十幾年后回到村里,路還是那個老樣子。年輕人走出去,誰也不愿意再回來?!?/span>
“修路!”是陳春芳當選村支部書記后,為村民們辦的第一件大事。
要想富,先修路。車谷砣村風景優(yōu)美宜人、紅色底蘊深厚,吸引了不少想要投資開發(fā)的旅游公司。但一看路,沒有一家愿意投錢,這么一直耗著,村里的閑話也多了起來:“路還能不能修?村里窮得叮當響,拿什么修路?誰都沒辦成的事,陳春芳能干成?”
“別人不幫咱修,咱自己修!”陳春芳不但沒有灰心,修路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
修路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干。拿不出錢來,大家伙兒就商量先集資墊付。陳春芳帶頭拿出多年的積蓄,還將自家縣城里的房子抵押貸款。村“兩委”干部也把工資捐了出來。
雇不起修路的工人,陳春芳帶著村干部、黨員先上,學打眼、學放炮、背碎石、扛水泥。在路修到狐仙洞崖時,需要先打眼爆破鏟掉巖石,但由于山石不穩(wěn),非常容易塌方。陳春芳第一個上,大繩一頭拴在山頂大樹上,一頭拴在腰間,人吊在半空中搖搖晃晃,用鋼釬排除險石。
有村民問他:“害不害怕?”
“我是村支書,這種危險的事,我先上!”
盤山路要成功修通,不僅要靠大伙兒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更關鍵的是要做好凝聚人心、贏得支持的工作。有的村民就是說不通,陳春芳沉下心來,專門到田地里幫這戶村民挖土豆,從天亮干到天黑。村民被陳春芳的真誠感動,不僅同意搬遷,而且成了推動修路的積極分子。
歷時2年6個月29天,9.75公里的通山道路終于打通。村民們心服口服,對陳春芳豎起了大拇指:“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做成了!”

陳春芳帶領鄉(xiāng)親們修路。(代表供圖)
信任是干出來的
有一次,村里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到縣醫(yī)院看病,繳費的時候掏出了所有的積蓄。
“我給她數(shù)了數(shù),不到128塊錢?!标惔悍颊f,“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我騙老太太說,醫(yī)院里有我的朋友,找他看病不花錢。只有這樣,老太太才敢繼續(xù)看病。后來,我把她看病的錢墊上了,但心里也落下個念頭,一定要帶著大伙兒過上好日子!”
還有一次,陳春芳從縣城辦完事回村。車子剛拐過山溝里的急彎,一個身影忽地從路邊躥出。他猛踩剎車,驚險停住,冷汗瞬間浸透了他的后背。車頭前,一位老人失聲痛哭。
“老人家!這多危險,你怎么了?”陳春芳急忙下車攙扶,認出她是鄰村的馬老太太。
“我怕……又錯過你!在這兒都等了好幾回了……”老人聲音發(fā)顫。
陳春芳心頭一緊:“老人家,你有事給我打電話,或者讓鄉(xiāng)親捎個話,我一定上門去!以后可千萬不能這樣冒險了。”
“你是人大代表,是咱老百姓選的,我信你!”馬老太太攥緊他的手,認定家里那塌了天的難事,只有陳春芳能解決。
原來,馬老太太的大兒子在外地養(yǎng)豬遭遇事故,不幸截肢,失去了勞動能力。二兒子又患了股骨頭壞死,妻子離他而去,留下一個讀小學的女兒。家里窮得連孩子的學費也交不起。
“您信我,孩子必須上學!這是一家子的希望!”陳春芳斬釘截鐵。他立刻奔走鄉(xiāng)里,先把孩子上學的燃眉之急解決。隨后,又找到全國人大代表魏立華商議,合力一起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撐起一片天?!袄衔赫f了,只要孩子愿意讀書,他就一直資助下去!”陳春芳把這份沉甸甸的承諾帶給了老人。
自此,馬老太太每次見到陳春芳,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去年秋天,在那條熟悉的回村路上,陳春芳又一次看到了馬老太太等候的身影。這一回,老人顫巍巍地捧著一包山核桃、一包甜栗子,還有七八個糖包。“小子!”她聲音哽咽,“我沒什么能報答你的……核桃是我一粒粒挑的,栗子個頭兒都一般大,糖包是我親手蒸的……你一定得拿回去,嘗嘗!”陳春芳心里熱乎乎的,但不肯拿老人的東西,幾次推辭才得以脫身。
信任,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在危難時的托付與風雪中的暖意里,悄然生根,茁壯成長。當選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陳春芳,感到那份源于人民信任的責任,愈發(fā)沉甸甸。
綠水青山成為村民的金山銀山
如何讓父老鄉(xiāng)親的腰包鼓起來,成了陳春芳日思夜想的牽掛。當人民大會堂里雄渾有力的聲音響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陳春芳頓感豁然開朗,一條嶄新的致富路在腳下鋪開!
車谷砣,這片95%森林覆蓋率的秀美之地,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和純凈氧吧。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更有那厚重的紅色底蘊——作為晉察冀革命老區(qū)重點村,默默訴說著往昔崢嶸。
守著綠水青山與紅色資源,陳春芳決定換一種靠山吃山的方法: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做強做大集體經(jīng)濟。
深挖旅游潛力,陳春芳帶領鄉(xiāng)親們在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上肩扛手抬,硬生生在深山之中打造出一道“高峽平湖”的奇觀,發(fā)展出冷水魚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
村里山上零散生長著野生果樹,產(chǎn)量低,收益少。陳春芳和大家商定擴大果樹種植面積,改傳統(tǒng)種植為經(jīng)濟種植。由村里購來果苗,統(tǒng)一分發(fā)給每家??h林業(yè)局的技術專家也被請進山村,手把手傳授栽培、修剪、嫁接技藝。
如今,走進車谷砣,目光所及是令人欣喜的蛻變:在藍天白云與群山的懷抱中,灰白相間的嶄新民宿錯落有致;一幢兩層小樓的白色墻體上“游客中心”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更讓鄉(xiāng)親們喜笑顏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居——電梯入戶,暖氣融融?!白鰤粢矝]想到能住上樓房!”騰出的老屋,則用作特色農(nóng)家院,成為集體經(jīng)濟新引擎。
豐收季節(jié),獼猴桃、蘋果、核桃、板栗……各色山果香氣四溢。千年古茶樹被評為河北省十佳最美古樹,清代老宅細訴著歲月變遷,村后山上的古城垣、點將臺見證著村莊的古老歷史。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采摘、品嘗農(nóng)家菜,還可以走進精心修復的晉察冀邊區(qū)銀行加印部、詩人李學鰲故居等,通過一個個老物件、一張張舊照片,回望那段烽火連天的激情歲月。

陳春芳通過直播向網(wǎng)友展示車谷砣村新面貌。(左圖為村民老屋、中圖為新建樓房。本組圖片由代表供圖)
“鄉(xiāng)親們都認我這個代表,有啥掏心窩子的話都愿意跟我講,托我反映,一起想辦法解決?!标惔悍荚捳Z樸實,“我時刻記著,代表的是鄉(xiāng)親們最真切的期盼!”
每年全國人代會,陳春芳心想的是鄉(xiāng)親們的碎碎念,滿心要為農(nóng)民發(fā)聲:以“兩山”理念賦能鄉(xiāng)村生態(tài)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持續(xù)抓好強基固本、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高質(zhì)量建設太行山文化旅游經(jīng)濟帶,紅色文創(chuàng)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一個個建議,都緊緊圍繞著鄉(xiāng)親們對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殷切期望。
陳春芳在提交的建議中寫到,將鄉(xiāng)村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經(jīng)濟發(fā)展優(yōu)勢,就要堅守“兩山”理念。在自然美、鄉(xiāng)土美、人文美三者融合上下足功夫,培育生態(tài)康養(yǎng)、紅色旅游、露營休閑、精品民宿等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才能為孤寡老人、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幫扶,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升生活品質(zhì)。
“歸根到底,是讓大家伙兒的日子有奔頭兒,永遠跟黨心貼心,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落一人?!标惔悍颊f。
車谷砣村騰飛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800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5萬元,村集體旅游收入突破40萬元。先后榮獲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國家森林鄉(xiāng)村、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
看吧,今天的車谷砣村,山還是那座山,溝還是那道溝,卻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中,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的蝶變?。?/span>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5年第14期)
責編:郭宸
一審:郭宸
二審:蘇莉
三審:唐婷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