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15 16:10:45
——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
文丨劉陽河
四弦琴
新墻河,汨羅江
撈刀河,瀏陽河
大地上的龍泉,詩章中的絕句
每一橫,都是一道光
軍民協(xié)奏,鏗鏘戰(zhàn)歌如雷霆奔涌
倭寇因而丟盔棄甲,倉皇北顧
泠泠四弦,令人想起
怒目金剛的懷里,那一件琵琶法寶
彈指間,錚錚音符如甘露灑落
人間因而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新墻河
月亮粑,跟我走
走到南山打巴豆
巴豆落,換牛角
牛角尖,尖上天……
童謠在江面飄蕩
是先知的預兆么
眼前明明是一條河
源起于幕阜山脈
奔涌于丘陵湖濱
古稱微水,卻以新墻冠名
像一條玉帶護佑著家園
碧波細浪,如此的醇厚與綿長
河——
在光陰的年輪里流淌
以冬的積雪孕育春梅的綻放
以秋水長天承接夏荷的幽香
催生稻禾與魚蝦
又繁盛兩岸裊裊而起的炊煙與漁歌
往事越千年,豐腴之地,魚米之鄉(xiāng)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新墻河,一脈滋養(yǎng)兩岸的不竭血管
天上飛機響
地上拉警報
報告王縣長
準備高射炮……
童謠在烽煙中飄蕩
是神諭的召喚么
當日寇的鐵蹄屢屢凌虐
作為四次長沙會戰(zhàn)之前哨
這一道清淺的湘北“母親河”
這一泓洞庭湖水系的小小分支
卻掀起了憤怒的狂瀾
如此的剛烈與凜然
河——
以水的嗚咽嘆息著民族的苦難
以墻的意志抵擋著殘忍的兇悍
血與火鑄就的“東方馬其諾防線”
成為難以逾越的天塹
對峙七年,阻敵于北岸達五年之久
“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志士的熱血染紅河道
波濤卷走敵人的尸首
新墻河,一座阻擋豺狼的不屈長城
如此的慘絕與無懼
河——
硝煙散盡,牧歌又起
明凈的天空倒影在湛藍河底
尋訪草鞋嶺,相公嶺,筆架山
憑吊王超奎,史恩華,胡春華……
英雄業(yè)已遠去
道道戰(zhàn)壕與銹蝕的彈殼被蒿草遮蔽
當年家國的劫難與一條
小河流的壯舉,又怎能煙滅
前事不忘,后世之師
這視野中的綠水青山告訴我
我所站立的地方
就是新墻河,就是中國
汨羅江
江流是清冷的
她的熱鬧
只積攢在五月端陽
因節(jié)慶而歡喜
因祭典而莊重
汨羅江,一條詩歌的河流
流淌在人們心上
江流是溫和的
她的憤怒
只爆發(fā)于倭寇入侵
因外侮而悲愴
因血性而咆哮
汨羅江,一條抗戰(zhàn)的河流
橫亙在湖湘大地
撈刀河
這是一條蠻荒的河流
蠻荒得連名字都沒有
直到關公的大刀
吱溜一聲掉進水中
化作青龍溯源而去
這條河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周倉撈刀,千古美談
這是一條寧靜的河流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直到日軍的鐵蹄踏破兩岸
鐵血兒郎奮起抗爭
這條河才有了自己的魂魄
是為國殤,能捍大患
瀏陽河
山川此域,風月無邊
從羅霄之巔飄然而下
如夢又如仙
美得令人心醉
卻是長沙最后一道屏障
軍情有多危急
神色就有多凝重
精銳之師已布天爐之陣
銅色沖鋒號與軍綠的鋼盔
在金黃的稻浪下時隱時現(xiàn)
為母則剛
一路集結(jié)萬頃之波
盡量多的蜿蜒護衛(wèi)城郭
盡量多的泛濫宣泄力量
人們看到
一條湘江的支流
不可侮的樣子
河床之上,這一次
不是煙花,是萬丈烈焰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