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6:09:12
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齊果 劉帥
湘西南的八月,山風裹挾著濕熱的氣息掠過丘陵與河谷。邵陽市綏寧縣河口苗族鄉(xiāng)與永州市東安縣石期市鎮(zhèn),前者地處雪峰山脈南麓,域內(nèi)以山地為主,苗族木樓大多壘石為階,倚山而砌;后者緊鄰湘江支流石期河,汛期沿岸易發(fā)生滑坡、岸坡崩塌。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質條件,兩地切坡建房現(xiàn)象普遍,亦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qū)域。8月6日至7日,紅背包公益行動先后走進這兩地,將專業(yè)防治知識送到老鄉(xiāng)們身邊。
8月6日清晨,綏寧縣河口苗族鄉(xiāng)竹舟江村的集市已充滿煙火氣。熙熙攘攘的人流旁,紅背包公益鋪子的志愿者舉著小禮品不斷吆喝:“來看看地災防治知識,即可獲得紀念品!” 趕集的老鄉(xiāng)們紛紛圍攏。“你家屋子后頭山坡要是往下掉石頭子,你就要提高警惕羅,要馬上到村委喊人一起看看,這有可能是要滑坡羅?!薄拔葑雍箢^,那個山坡腳,你最好建一線擋土墻,萬一滑坡還能緩沖一下?!敝驹刚卟煌閲^村民講解著?!斑@個好嘞,你來聽一下,有用的!”一些老鄉(xiāng)一邊聽還一邊自發(fā)做起了宣傳,一時間“馬路課堂”的聽眾越圍越多。
竹舟江村部會議室里,公益課正在進行,70 余名村民聚精會神地看著警示微電影《懺悔》。當畫面中已撤離的老人因私自回家取財物,最終與房子一起被泥石流吞沒時,后排傳來幾聲嘆息。“我們那片房子都是建在山腰的,看完心里直發(fā)緊。”村民楊大哥攥著衣角說。“這電影拍得跟真的一樣。”影片結束后,聽到大家悄聲討論,省自然資源事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李雪宇接過話題:“這就是真的,原型就是長沙寧鄉(xiāng)的一起滑坡事件”,接著他結合邵陽當地幾起案例重點講解了滑坡及崩塌的產(chǎn)生原理、預警征兆以及切坡治理方案、避險逃生方法,其間,不時串插互動問答,村民們爭相舉手,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帶走了豐富的獎品。
8月7日一早,永州東安縣石期市鎮(zhèn)的人流密集的路口已支起紅背包公益鋪子的帳篷。志愿者張羅著發(fā)放宣傳單和禮品,吸引了趕早市的群眾,大家好奇地圍著幾幅地災科普知識展板議論著。東安縣自然資源局總規(guī)劃師胡飛波馬上化身紅背包志愿者上前講解:“你看,滑坡時要向兩側跑,莫往前頭沖……”聽完講解的群眾又圍到宣傳臺前參加有獎互動答題,圍觀人群搶答聲、笑聲不斷?!靶∶?,我眼睛看不清字,這給我也沒用咧!”一位大娘拿著宣傳冊無奈地說。“用手機掃這個二維碼,里面有視頻教學。”紅背包志愿者為老年群眾提供了掃二維碼看科普視頻的服務。
鎮(zhèn)政府會議室公益課堂上,近百名黨群代表和群防員齊聚一堂。李雪宇講得細致,大家聽得入神?;哟痤}環(huán)節(jié),所有答題群眾都是一次性答對,大家覺得還不過癮,主持人又臨時加了幾道難度升級的題目,但也沒能難到現(xiàn)場的“學霸”,每次搶答正確都收獲掌聲一片。地災防治與應急避險的知識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入腦入心。
在此次活動中,又有10 名青少年加入紅背包“小小群防員”公益隊伍。他們背上具有象征意義的紅背包,用稚嫩又堅定的聲音喊出“珍惜生命安全,防范地質災害”,這就是他們成為地災防治“安全小喇叭”的起點。
“河口鄉(xiāng)10個村有11地災隱患點,以前靠鄉(xiāng)村干部挨家挨戶講,‘村村響’喇叭喊,主要是示警提醒。”河口鄉(xiāng)負責自然資源事務的青年干部肖力榮告訴記者,“今天,紅背包將專業(yè)系統(tǒng)的地災防治知識送進鄉(xiāng)村,讓老鄉(xiāng)們知道原理、知道方式方法,大家看得懂、也聽得進,現(xiàn)在大爺大媽都能說出汛期‘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這就是最好的效果。”
“石期市鎮(zhèn)是東安縣地質災害重點防范鄉(xiāng)鎮(zhèn)?!?/span>胡飛波說,“此次紅背包公益行動將防災減災知識送進農(nóng)村,對形成全民參與、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今天的公益課堂,我發(fā)現(xiàn)老百姓聽得特別認真,說明專家講的都是干貨,特別接地氣,大家都聽得懂,所以接受度很高。”
馬路課堂、專家講座、有獎互動、掃碼觀影……紅背包公益行動用貼近群眾的方式播撒安全種子。當專業(yè)知識接上地氣,防災意識便扎下了根,在鄉(xiāng)土間蔓延生長,筑牢了萬家平安的根基。
責編:王薇
一審:王薇
二審:陳佳婧
三審:戴志杰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