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08 09:12:03
2025年8月4日,《書法》雜志2024年度“書法評論獎”頒獎典禮暨當代書法評論座談會在武漢舉行。來自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評論領域的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鄢福初在座談會上指出,《書法》雜志開展“書法評論獎”的評選與書法評論座談會,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當代中國書法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需要發(fā)揮評論工作的優(yōu)勢。這要求我們書法評論工作者首先要在引領風氣上有所作為,堅守書法藝術的本體,保持專業(yè)定力,堅守學術陣地與審美眼光;其次要在指導實踐、服務創(chuàng)作上有所作為,書法評論工作者要以更高的視野,用歷史的眼光和嚴謹?shù)呐袛嗳ラ_展評論,推動書法創(chuàng)作的未來探索。
鄢福初先生一直重視書法理論研究與書法評論工作。二十三年前,我任職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作家與社會報》,曾專程赴新化縣專訪鄢福初先生,并撰寫此文。
——題記
心儲萬壑存大略 筆落千家自空靈——專訪鄢福初
文/趙濤
“心儲萬壑存大略,筆落千家自空靈。”鄢福初如是說。
正因為如此,鄢福初書法中所顯現(xiàn)出來的清新靈動、飄逸俊秀,謂“盡妙窮神”,似不為過。
暮春。
記者與鄢福初促膝而談,其儒雅平和如山風澗泉,盡得天地人生之真趣。
趙 濤:您如何看待為政與學書兩者之間的關系?
鄢福初:近十年來,繁多的工作任務和社會活動的確分散了自己許多時間和精力,但并不是說沒有一點空余時間,我很欣賞歐陽永叔讀書利用“枕上、廁上、馬上”的功夫。我盡量將那些別人以為無所謂的片刻充分利用好,睡覺前看看書,早餐前練練書法。雖然外出公差的日子多,但也因此多了不少學習別人和增加游歷的機會。如此一來,字外的功夫就深厚了些,生活的養(yǎng)分也更豐富些。為政與學書之間反倒多了一種映襯。
趙 濤:您在《臨池心得》中寫道:“弄懂了黃山云海蒼松,天山雪蓮冰川,三峽激浪飛舟,南海驚濤駭浪,才能真正領悟書法之玄機?!边@些自然造化真的能讓您參悟“書法之玄機”嗎?
鄢福初:書之稱“法”,在于山丘川流、人間百態(tài)皆可助其運筆,這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財富。一個杰出的書法家,他在整個生活經(jīng)歷之中,必須首先堅貞其心志,曠達其胸襟,而要達到這種目的,首選方法則為游歷,或為沉靜內(nèi)省,或為夜靜苦讀,歷史上的大書家大都走過這樣的路子。明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出山水傳神?!睍嬐?,書亦如是。
我認為中國人的基本藝術輪廓和抽象的氣韻都來自書法。古建筑的線條美與輪廓美,就是直接得之于書法。上次我去蘇杭,看到蘇州的古建筑,無論廟宇寺院,或庭園臺榭,或牌樓牌坊,都直接與書法的某種形式有關。當然,這需要我們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也就是所謂的悟性吧。
趙 濤:您在書法上的成就,更多得益于您的悟性,還是功力呢?
鄢福初:這很難說清楚。書法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藝術。書法家的成就和品位取決于書家的天資和功力。功力為后天長期修煉所成,而天資乃先天稟性,兩者的交匯與融合,共同構(gòu)成書家的面貌。古往今來,不少書家臨池皓首,終其一生,也未能有所成就。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大概是家鄉(xiāng)清靈空曠的山水給了我一些靈氣,從小受父親用蠅頭小楷為病人開具中藥處方的熏陶,便與書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我10歲時便開始為鄉(xiāng)鄰寫對聯(lián)。在師范讀書時,獲全校書法比賽第一名,可能從那時起,我才第一次知道自己對書法的感悟。18歲那年我去了西安碑林,書法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堅定了我走上書法之路的決心,不知不覺間已跋涉了二十余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藝術的確是需要天賦的,但僅有天賦顯然不夠。我十分注重對書法理論的學習,腦海中有了清晰的書法歷史脈絡,就可以從歷史的宏觀框架來進行思考和研究。對于書寫技巧的把握,也不是簡單的千萬次的重復臨摹,而是在千變?nèi)f化的筆畫中尋找符合自身審美情趣的點線符號,以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還需要提高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力。張大千說“七分人事三分天”,可謂一語中的。
趙 濤:新近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鄢福初的書法藝術》之書,這本書應該說是您二十年來臨池不輟的結(jié)晶。弘征先生評其為“于平淡中見大氣淋漓”。請談談您的學書經(jīng)歷。
鄢福初:謝謝弘征老師對我的鼓勵。這本書收錄的作品主要是草書。我自少學書,是從《九成宮醴泉銘》入手,再臨《東方朔畫贊》《顏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等碑帖,用了近十年的時間。顏字的雄健豪放之氣讓我受益匪淺,也為結(jié)體、運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著,又廣泛臨習北碑,尤勤于被康有為稱為“為正體變態(tài)之宗,結(jié)構(gòu)精絕,變化無端”的《張猛龍碑》?!洱堥T十二品》的沉著、險峻磔卓之概;《石門頌》《泰山金石峪金剛經(jīng)》的體勢雄張,用筆圓勁之妙;《石門銘》《瘞鶴銘》行筆如野鶴閑鷗,蕭疏淡遠之致。這樣又磨礪了十五六年,才開始習草書。習草則是從懷素的《千字文》開始,于右任贊其為“松風流水天然調(diào),抱得琴來不用彈”。從《千字文》而上溯“二王”,參以《平復》諸帖,再學明清書家與近人于右任、林散之等人的作品。因為我在書藝上涉獵較廣,加之曾在山區(qū)任教,現(xiàn)在仍留在家鄉(xiāng)新化。偏于一隅,雖不易于貪圖新潮,但不受時風所襲,倒得以潛心師法前人與自然造化。或許這是我在研習過程中之大幸吧。
趙 濤:從您的學書經(jīng)歷,不難看出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從中也窺見您融匯百家以開自我面目的淵源。以您這樣的年紀,躋身高手如林的書壇,盛名之下,您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
鄢福初:平常心是一種至高的境界。時下“著名書法家”很多,但真正能靜下心來,在故紙堆中、筆墨池里面壁十年,刻苦精進的書法家卻不多。
作書者,首先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善待他人。歷史上德藝雙馨的人,不但青史留名,亦流傳于口碑。古人說,字如其人。什么樣的學養(yǎng)、什么樣的德行可以決定他達到什么樣的藝術高度。1998年7月,我獨自一人到長沙舉辦個人書法展覽。一個25歲的農(nóng)家子弟從新化山區(qū)來省城搞書展,在書法界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以后采訪、約稿、求教、求書者不少,我均力所能及而為之。于右任老先生為一個團的退役士兵人手一書的佳話讓我深受感動。這樣想來,心中便多了一份坦蕩悠然,便可以靜下心來專注于為人治學了。
采訪結(jié)束后,鄢福初先生即興揮毫贈書。只見他運筆如飛,墨走長卷,如行云流水,天馬行空。暗想:馬蹄踏花,妙筆留香的得意人生也就是這樣吧?。ù宋脑d2002年《作家與社會報》)
鄢福初,湖南新化人,1962年10月出生。曾任新化縣政協(xié)副主席、湖南婁底市政協(xié)副主席、婁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出版《書道湖湘——鄢福初在岳麓書院的演講》《詩歌里的湖湘記憶》《卻顧所來徑》《解密中興頌》等多部學術著作。
出版《當代書法精品集——鄢福初卷》《鄢福初的書法藝術》等多部書法作品集。
為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書法展評委;首屆全國書法院聯(lián)展評委;第二屆全國行書展評委;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終審評委;第七屆蘭亭獎審議委員,第八屆蘭亭獎評委。
趙濤,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藝家,湖南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南大學當代東方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省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副主席。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