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02 14:45:28
烈日炎炎,鄧家教學點負責人向梅的身影仍穿梭在農家小院。暑期高溫持續(xù),這里的留守兒童多缺乏父母陪伴,防溺水等安全工作刻不容緩。自2020年來到這個邊遠教學點,她便將大部分精力傾注于此,成了孩子們最可靠的“守護者”。
堅守初心,深耕鄉(xiāng)村教育十幾載
2009年從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畢業(yè)后,向梅先后在冷水江安德學校、新邵縣栗灘學校等多所農村學校任教。“讓每個農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她不變的使命,使她在教學點建設、教育創(chuàng)新等方面深耕不輟。多年來,她連續(xù)獲得年度考核優(yōu)秀,獲評優(yōu)秀教師,但她更珍視的是孩子們的成長:“曾經沉默的孩子主動分享,調皮的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這些細節(jié)里的變化,才是鄉(xiāng)村教育最珍貴的收獲?!?/span>
創(chuàng)新管理,守護留守兒童成長路
向梅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結合教學點實際,將愛國教育、集體主義精神融入日常,從主動問好、整理書包到飯后洗碗,讓品德要求化作具體行動。管理中,她善用“制度”與“情感”,給家長支實招,教他們通過視頻有效陪伴、輔導作業(yè);常開家長會、通電話,同步學生情況,傳授教育技巧,實現(xiàn)家校共育。
鉆研教學,讓智慧課堂扎根鄉(xiāng)野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才能筑牢鄉(xiāng)村振興的根基?!毕蛎繁帧敖處煘橹鲗?,學生為主體”理念,課前精心備課,課上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啟發(fā)式、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針對農村資源有限的特點,她探索出“生活+智能”教學模式:《認識人民幣》課上模擬村小賣部場景,讓孩子在買賣互動中學會計算;牽頭開展市級課題《智能技術在農村學校學科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形成“資源共享-個性化推送-效果追蹤”模式,讓優(yōu)質資源惠及更多偏遠教學點。
示范引領,帶動鄉(xiāng)村教育共提升
作為教學點帶頭人,向梅毫無保留分享經驗。面對鄧家教學點設施落后、教師流動性大的難題,她主動指導新教師備課、管理課堂、溝通家長,助力他們快速融入。在市、縣級“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中,她用有限資源激發(fā)學生潛力,多次獲評優(yōu)秀指導老師;輔導學生在縣級閱讀活動中獲獎,讓農村孩子的才華被看見。
“付出有收獲,看著學生進步就高興。”向梅說,未來雖有挑戰(zhàn),但她會繼續(xù)一步一個腳印,把勁兒都用在學生身上,讓鄉(xiāng)村教育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持續(xù)綻放芳華。
責編:李梅花
一審:李梅花
二審:肖洋桂
三審:周俊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