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7:03:07
湘北農(nóng)村老家平江周公塘,有一道傳統(tǒng)美食,有臘味的咸香,還有河鮮的鮮美,那就是臘排骨燉泥鰍。
春暖時節(jié),泥鰍新鮮上市。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泥鰍要養(yǎng)上好幾天,讓其自然排出體內(nèi)的雜質(zhì)。這樣的泥鰍更鮮嫩,口感更佳。泥鰍下鍋前還會倒點酒,讓它們徹底沉醉不醒。
臘排骨下燉前,要先去高鹽。將洗凈的臘排骨剁成小方塊,放鍋中焯水數(shù)分鐘即可,撈出備用。而現(xiàn)如今燉煮前,還會將臘排骨煸炒一下,鍋中放油,炒出香味炒出油脂,加入適量高度谷酒,去腥增香,使之味道純美。
臘排骨燉泥鰍有兩種方式,一是用柴火鐵鍋慢燉,一是用高壓鍋急燉。但要讓這道舌尖上的美味更出彩,柴火慢燉是最佳選擇。
將煸炒的臘排骨和新鮮泥鰍一股腦兒倒入鐵鍋中,加姜片,放水,燒火,燉煮的序幕徐徐拉開。
母親守著火塘,守著簡單的煙火時光。幾塊劈柴燃起旺旺的火苗,包裹著外表漆黑的鐵鍋。燒開鍋必先大火加攻,很快,鍋里傳出熱水沸騰的聲音。煮過三五分鐘后,便轉(zhuǎn)入慢火細燉環(huán)節(jié)。
老家的地道美食中,講究慢的烹飪藝術的還不在少數(shù)。如果一味追求快和急,就會導致欲速而不達的后果。比如干蘿卜燉豬腳,比如蒸酸菜扣肉,慢工出細活,潤物細無聲。其實母親是個急性子,她常說栽秧要搶先,割禾要搶天。作田種地,要搶時間,也要搶速度,慢的話就會影響到一季的收成,那是得不償失的。但真正面對一道美食,需要較長時間細火慢燉的時候,母親還是會耐著性子,讓自己慢下來。人從容了,時間的腳步就舒緩了。
母親在燉煮的空檔里,忙里偷閑。柴彎里的劈柴不多了,忙起身到屋檐下去抱柴火??繅δ_碼放的劈柴,有半人高,排成了一長溜,齊齊整整。在鄉(xiāng)下,家家戶戶都要備足過冬的柴火,熏臘肉、釀甜酒、蒸糯米,都離不開干燥而耐燒的木柴。父親一到秋天,就著手這項重要工作。母親整個臘月都是圍著火塘轉(zhuǎn)悠,從早到晚她把火塘燒得旺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柴位列生活日常之首,也占據(jù)母親心頭的重要位置。當然,父親也從未忽視柴火的準備,總是細心打理,耐心操弄。
母親抱來的柴火把柴彎堆得高高的。忙完這些,母親還不閑著?;鹛辽戏降呐D魚臘肉熏久了,得換動一下位置。邊上的移往里面,里面的換至外面,這樣能確保臘味煙熏均勻??蓳Q肉又是臟活累活,母親著草帽,戴手套,站在椅子上左手取右手掛,漸漸地動作就慢了下來,年紀大了,母親著實有點吃不消了。我想伸手幫幫她,“莫弄臟了手。”老人家就是樂意自己苦點累點。為這個家為子女付出,她覺得吃虧也是最幸福的事。
火塘里,慢火依舊不聲不響、不緊不慢地舔著鍋底。黑鐵鍋沉穩(wěn)從容、氣定神閑,烹制一道美食,它精通時間與火候的緊密協(xié)作,深諳泥鰍與臘排骨的蛻變之道,始終如一用溫和而堅定的熱度,深情喚醒一鍋家常食材的鮮美和香氣。
時光見證美好。吊壺煨在火爐灰中,悄然間就沸騰了;紅薯也煨在爐灰里,漸漸地就熟透了。而這一鍋泥鰍燉排骨也在時光的精磨細琢之下,從滿懷期待走向美食成真。
泥鰍的鮮與臘排骨的香,這種充滿想象力的組合,給人出乎意料的極致味覺。泥鰍入口即化,有豆腐的口感,但又非豆腐可以比擬的,其肉質(zhì)更加鮮嫩爽滑。而臘排骨咸香軟爛,臘味豐富。湯汁更是濃郁黏稠,細膩醇厚。滾圓肥嫩的泥鰍有“水中人參”之美譽,在燉煮過程中,它的鮮美充分釋放出來,與臘排骨的咸香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風味獨特的湯品。
老家的餐桌上,待客的美食中,臘排骨燉泥鰍堪稱上乘之選。嘗一口那鮮香四溢的湯汁,美味絕倫,定會讓你刻入骨子,回味無窮。
責編:何婷
一審:何婷
二審:丁偉
三審:瞿德潘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