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 2025-08-01 08:40:01
【開欄的話】
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漢字,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故事的載體。然而在鍵盤時代,我們常?!疤峁P忘字”,更遑論知曉那些藏在橫豎撇捺間的文化掌故。
《科教新報》《放學后》與新湖南·湘學頻道繼共同打造原創(chuàng)型文化系列視頻產(chǎn)品《文化閑談》后,再次聯(lián)袂推出文字探源欄目——《字有道理》。讓我們循著文字的刻痕穿越時空,在筆墨方寸間,讀懂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感冒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是在中醫(yī)典籍中卻找不到“感冒”這個詞。南宋年間,館閣(中央級學術機構)設有值宿制度,如果有人因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請假簿上登記“腹肚不安”。這本請假簿也被俗稱為“害肚歷”。有個叫陳鵠(hú)的太學生標新立異,在假條上寫了“感風”二字,就是中醫(yī)所說的“受風”的意思。從此“感風簿”風靡官場。到清朝時,又有人把“感風”升級成“感冒”,意思是:“感風”時間長了,得不到休息,癥狀爆發(fā),“冒”出來了,所以不得不請假休息,從此“感風簿”變?yōu)椤案忻凹佟薄:髞?,“感冒”一詞逐漸蔓延到民間。
策劃:黃維
監(jiān)制:龍力
編導:胡熒
主持:李欣鴿(實習)
撰稿:許暉
相關閱讀:
《字有道理》①|“加油”一詞的來源
責編:胡熒
一審:胡熒
二審:陳暑艷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