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金林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31 17:23:43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修金林
“看就像這樣,剪枝要講究角度及長度,一般來說……7月2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柑橘產業(yè)提質增效第二期培訓走進比耳鎮(zhèn),省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專家楊水芝攜團隊深入新寨村,通過“課堂授課+田間實操”模式,為當地果農傳經送寶,精準助力該鎮(zhèn)柑橘產業(yè)提質升級。
“嗨咗嗬——比耳潭里寬又寬,莫急脫水天平灘!”近年來,在悠遠的酉水船工號子聲中,素有“竹橙之鄉(xiāng)”之稱的比耳鎮(zhèn)以橙富民、用竹傳藝,蹚出一條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臍橙飄香,科技賦能結金果
“吃的是柑橘飯,住的是柑橘屋,讀的是柑橘書”,在比耳鎮(zhèn),一句流傳已久的俗語道出柑橘與這片土地的深厚情緣。千百年種植史,從屈原《橘頌》的文化根脈,到昔日保靖椪柑的風靡;從2017“酉酉橙”品牌的橫空出世,再到2023年3月,比耳鎮(zhèn)新寨村引進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tǒng)的“仿生血管”,掀開了高品質臍橙“增糖降酸”的新篇,每畝產量翻番至2000公斤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達到13%以上,固酸比達到20以上,畝平均產值8000元。
“酸甜適中的‘酉酉橙’已升華為比耳鎮(zhèn)的文化符號,它不僅是比耳鎮(zhèn)的經濟支柱,更承載著比耳人對甜蜜生活的向往?!痹谛抡迥毘然?,村支書彭司建信心滿滿地介紹。近年來,比耳鎮(zhèn)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用科技賦能產業(yè)發(fā)展,建起了一個又一個1000畝臍橙高品質示范園,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酉酉橙”價格提升近50%。
2024年,全鎮(zhèn)柑橘總面積2.2萬畝,總產量2.8萬噸,總收入超1億元,1200余戶果農戶年均收入同比增長8%,“酉酉橙”已成為比耳鎮(zhèn)致富增收的“黃金果”。
竹編承藝,非遺活化煥生機
“人人是篾匠,戶戶會編織”,比耳竹編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間。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現代工業(yè)制品逐漸取代傳統(tǒng)竹制品,竹編工藝市場萎縮,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面臨瀕危。
2014年,湘西竹編州級非遺傳承人姚元飛從省級非遺傳承人的父親姚本順手中接過傳承重擔,在比耳鎮(zhèn)比耳村牽頭成立了“本順竹藝合作社”。他汲取傳統(tǒng)竹編的精髓,以僅0.3毫米的絲篾編織出精致的荷花圖竹編雙層簸箕,這件產品被世界技能博物館收藏,讓沉寂的比耳竹編重煥生機。與此同時,姚元飛專注于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與品牌推廣,不僅帶動村里的老篾匠重操舊業(yè),更積極培養(yǎng)新匠人。由此,比耳竹編邁入與市場接軌的新發(fā)展階段,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竹編隊伍。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培訓本地群眾2000余人次、高校師生1萬余人次,孵化了一支由留守婦女、殘疾人、竹種植戶、篾匠藝人組成的“新生代”匠人隊伍,帶動了50余人長期就業(yè),每月人均增收2600元。加上每年超千名高校師生和非遺傳承人前來研學,直接拉動當地餐飲、住宿等行業(yè)發(fā)展,為鄉(xiāng)親們開辟了多元化增收渠道。
“嗨咗嗬——喊聲號子好行船,比耳竹橙比蜜甜!”如今,酉水船工號子又有了新唱。從漫山橙紅的豐收圖景,到竹篾翻飛的匠心傳承,比耳鎮(zhèn)以“竹”為筆、以“橙”為墨,讓“黃金果”更甜、“傳家藝”更精,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上奏響產業(yè)興旺、文化繁榮、百姓富足的動人樂章。
責編:莫成
一審:莫成
二審:楊元崇
三審:張頤佳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