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棋銘 粟冬梅 彭野 魯傳香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31 16:28:16
新湖南客戶端7月31日訊(通訊員 張棋銘 粟冬梅 彭野 魯傳香)“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不僅能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古陽鎮(zhèn)排茹村村民向大哥一邊給新修的道路鋪瀝青,一邊算起增收賬,“這兩個月僅在工地上就掙了1萬多元,比在外打零工穩(wěn)當多了?!?/p>
該項目開工之初,村支書就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摸排勞動力情況,在用工方面優(yōu)先吸納當?shù)厝罕?,尤其是返貧監(jiān)測對象、特殊困難群體、低收入人群等。最終,項目吸納70名周邊村民參與施工,昔日的“閑散勞動力”變成“掙錢主力軍”。
在古丈縣,這樣的場景處處可見。以工代賑項目堅持“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設備,能組織當?shù)厝罕妱展けM量不用專業(yè)施工隊伍”的要求,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2023年以來,全縣10個以工代賑項目總投資3807萬元,累計發(fā)放勞務報酬1172萬元,帶動988人就業(yè),人均增收1.52萬元,一張張工資單變成群眾的“幸福單”。
“以前在外打零工,干的都是力氣活,沒技術沒保障?,F(xiàn)在不一樣了,跟著項目學了好多知識,村里工程結束后,鎮(zhèn)上有人專門找我去干活,一天能掙200多元!”紅石林鎮(zhèn)紅石林村村民羅大哥說起自己的“新技能”,滿臉自豪。
這得益于古丈縣創(chuàng)新的“以工代賑+產業(yè)發(fā)展”“以工代賑+技能培訓”模式。項目在哪里,培訓課堂就設在哪里——修路時教路基處理、硬化技術,修水利時講管道鋪設、設備維護,產業(yè)配套項目中授種植養(yǎng)殖技巧。在鐵馬洲村人飲工程中,10余名村民通過專項培訓,從“門外漢”變成能熟練操作熱熔機、調試供水設備的“技術工”,項目完工后實現(xiàn)“務工增收”與“技能提升”雙豐收。
截至目前,古丈縣已結合項目實際開展技能培訓700余人次,內容涉及農村道路建設、水利設施修繕等領域,培養(yǎng)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鄉(xiāng)村實用人才。
責編:莫成
一審:莫成
二審:楊元崇
三審:張頤佳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