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29 15:21:04
炎癥性乳腺癌(IBC)是一種罕見且極具侵襲性的乳腺癌亞型,其中HER2陽性(HER2+)占比高達40%,以皮膚紅腫、橘皮樣改變、血管癌栓、早期轉移和極差預后為特征。傳統(tǒng)治療手段(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效果有限,亟需探索新的治療策略。
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乳腺科王守滿教授團隊聯合分子放射腫瘤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2.8,JCR 1區(qū),中科院1區(qū))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scRNA-seq)揭示了HER2+ IBC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TME)的免疫抑制性狀態(tài)的形成機制,并提出了潛在的治療新靶點。文章第一作者為乳腺科黃雋副教授和神經外科朱永為博士;通訊作者為乳腺科王守滿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曹阿勇教授、分子放射腫瘤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李智助理研究員。湘雅醫(yī)院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
該研究首次從單細胞層面闡明了HER2+ IBC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為開發(fā)基于“PTN-TNF”軸的精準診療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未來,團隊將推動相關靶點的臨床轉化研究,有望改善IBC患者的生存預后。(王文龍 延國姣)
責編:楊柳彬
一審:楊柳彬
二審:王珊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