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亮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18 13:30:55
大湘菜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喻亮
編者按:
自去年省委書記沈曉明專題調研湘菜產業(yè)并強調推動“減油減鹽”健康新湘菜研制與推廣后,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場湘菜變革的熱潮。從廚房爐灶到百姓餐桌,從行業(yè)機構到餐飲企業(yè),各方力量匯聚,讓健康新湘菜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成為湘菜發(fā)展的新方向。
“健康新湘菜”,并非對傳統(tǒng)的顛覆,而是一場溫柔的革新。本期報道,大湘菜報對話飲食文化專家舒文峰,從文化、歷史、口味、技法等多視角探尋“健康新湘菜”的定義與標準。
大湘菜報記者:在您看來,“健康新湘菜”怎么來定義,與傳統(tǒng)湘菜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它是否意味著對“辣”“重口味”的否定?
舒文峰:我認為“健康新湘菜”可以這樣來定義:以科學營養(yǎng)為核心,通過食材升級、技法優(yōu)化、精準調味等方面重構湘菜,實現傳統(tǒng)風味與現代健康需求的平衡。
傳統(tǒng)湘菜與“健康新湘菜”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的目標是對極致味覺刺激的追求,所以它在調味方面重油、重鹽、重辣、重調料;在食材方面要求不高;技法方面以爆炒油炸為主。后者追求風味與健康雙贏;調味講究控油減鹽、辣味分層;食材要求較高,強調安全有機,以鮮食為主,輕加工;技法上蒸熘白灼占比提升。
“健康新湘菜”不是單純對“辣”與“重口味”的否定或者排斥,而是智慧化呈現:一是辣源升級,鮮椒或發(fā)酵椒替代辣椒精,突出自然辣香。二是減辣不減味,通過高湯鮮味、天然香料來補足風味,實現“辣得清爽,鮮得立體”。三是拒絕無節(jié)制用油鹽、焦化烹飪,保留湘菜靈魂但剝離健康負擔。 四是用“精準的克制”釋放更深層的湘味——辣仍可以是主角,但辣得通透,濃烈依舊在,卻濃而不膩。
“健康新湘菜”不是對“辣”與“口味”的背叛,而是以更科學、更精致的方式延續(xù)湘菜的靈魂。它用克制表達濃烈,用精準取代粗放,最終實現的是“辣得清爽、鮮得自然、香得通透”的現代湘味美學。正如湖南人骨子里的“霸蠻”精神,“健康新湘菜”的本質是“既要吃得酣暢淋漓,也要活得健康長久?!边@才是對湘菜文化最深刻的致敬與革新。
大湘菜報記者:您認為“健康新湘菜”的核心標準應該包含哪些?
舒文峰:基于健康理念與傳統(tǒng)風味的融合與平衡,“健康新湘菜”的核心標準可濃縮為以下五點:
第一點是食材本源化。優(yōu)先選擇當季鮮蔬、生態(tài)禽畜、野生水產(如河鮮)、非轉基因豆制品。嚴格限制工業(yè)臘制品、高鈉腌菜、人工合成添加劑。還要做到特色升級有機辣椒(鮮椒>干椒)、冷壓茶油或菜籽油替代動物油等。
第二點是烹飪清潔化。技法調整,蒸、熘、白灼占比提升至40%以上,減少爆炒油炸??赜涂佧}控調料,還要控溫,杜絕焦化,保留食材脆嫩。
第三點是營養(yǎng)結構化。尋找飲食黃金比例,如葷素比1:3,主食搭配雜糧;實現蛋白質優(yōu)化,水產、豆類占比>50%;用菌菇、高湯代鹽,鈉含量降25%, 實現隱性減鹽。
第四點是辣味層次化。辣源三重奏:用鮮椒提清香(螺絲椒),用發(fā)酵椒增醇厚(古法剁椒),用香料補層次(紫蘇、山胡椒油等),提供微辣、中辣選項,辣感清晰不灼胃,實現辣度可控化。
第五點是風味自然化。鮮味來源,用骨湯、菌菇汁替代味精;發(fā)酵提鮮,活用豆豉、米醋、腐乳等;減少配料覆蓋,吃出食材原香,凸顯本味。
用 “四減兩增”(減鹽、減油、減精加工、減添加,增鮮、增天然辣)實現“辣而不燥,鮮而不薄,濃而不膩”,在科學框架內釋放湘菜靈魂。
大湘菜報記者:從文化角度來看,“健康新湘菜”是否有歷史基礎?傳統(tǒng)湘菜中哪些元素本身就符合“健康”屬性?哪些需要改良以適應現代健康需求?
舒文峰:從文化視角看,“健康新湘菜”并非全新概念,而是對湘菜傳統(tǒng)中健康智慧的延續(xù)與科學化升級,其歷史基礎與改良需求如下:
第一是歷史健康基礎
1.“因時因地”的食療智慧,湖南濕熱氣候催生了以辣驅濕、酸開胃的飲食哲學。辣椒(明末傳入)用于發(fā)散濕氣,酸味(如酸菜、泡菜)助消化,形成“酸辣調和”的體質調節(jié)體系,符合中醫(yī)“以食為藥”理念。
2. 食材的天然養(yǎng)生屬性,傳統(tǒng)湘菜善用本地祛濕食材,如薏苡仁、芡實,健脾利水;木耳、黃花菜清熱;臘味熏制亦為防腐驅濕的古老智慧。
3. 技法保留營養(yǎng),蒸、煨、燉等技法,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減少營養(yǎng)流失,與現代低溫烹飪理念相通。
第二是傳統(tǒng)中符合健康的元素
1. 風味層次替代單一重口,湘菜自古強調多味復合(酸辣、香辣、鮮辣),非依賴純咸油。例如豆豉、紫蘇、山胡椒油等天然香料提鮮,減少人工調味料依賴。
2.植物性食材占比高,湖南“魚米之鄉(xiāng)”物產豐富,家常菜中時令蔬菜、河鮮,占比顯著,符合現代膳食均衡原則。
3. 發(fā)酵食品的應用,酸豆角、剁椒等發(fā)酵菜品富含益生菌,助消化且替代鹽分攝入,是傳統(tǒng)智慧的健康典范。
第三是需改良以適應現代健康需求
1. 控制油鹽的粗放使用。傳統(tǒng)家常菜及宴席中臘肉、腌菜、動物油脂過量,推高血壓風險。需減少深加工肉制品,推廣鮮食材(如桂東高山蔬菜)。
2. 優(yōu)化烹飪方式,減少爆炒油炸(油溫易超200℃產生有害物),增加蒸、白灼、低溫慢煮比例,如“減油版剁椒魚頭”。
3. 科學量化替代經驗主義,傳統(tǒng)依賴廚師手感,現代需制定“減鹽減油”標準,配套限鹽勺、低鈉調味品。
4. 調整宴席飲食結構。宴席需降低葷腥比例,增加豆制品、水產,推動“葷素1:3”的黃金結構。
總結來說,“健康新湘菜”是傳統(tǒng)食療智慧與現代營養(yǎng)科學的融合,保留“因時制食”“天然調味”的核心文化,改良油鹽依賴與加工方式,在守護“湘魂”的同時,要讓辣更清爽、鮮更本真。
大湘菜報記者:推廣“健康新湘菜”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
舒文峰:推廣“健康湘菜”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也在于如何平衡傳統(tǒng)風味與現代健康需求,同時突破多方阻力。主要難點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第一是口味習慣的頑固性與消費者的慣性。湖南本地食客長期適應重油鹽辣口味,對減鹽減油菜品易產生“風味不足”的抵觸心理。 還有餐飲業(yè)顧慮,廚師擔憂清淡化降低菜品吸引力,尤其社會餐飲中大眾層面的市井宴席、大排檔等場景難以快速轉變。
第二是傳統(tǒng)工藝的革新難度。對臘味、腌制品的依賴,臘肉、腌菜等湘菜靈魂食材高鹽高脂,低鹽工藝需重研發(fā)(如低鈉腌制、減脂熏制),且成本較高。技法需要調整或者轉型,爆炒、油炸等傳統(tǒng)技法用油量大,需推廣蒸煮燜燉等健康技法,但需重新培訓廚師并調整廚房設備。
第三是標準化與執(zhí)行的矛盾。量化難題,如何精準定義“減鹽減油”(如油鹽具體減量比例)并保證風味統(tǒng)一,缺乏成熟的地方標準支撐。監(jiān)管存在盲區(qū),家庭烹飪、小型餐館難以監(jiān)控,依賴自覺性,而政策主要覆蓋連鎖餐飲與預制菜企業(yè)。
第四是產業(yè)鏈協(xié)同不足。上游供應滯后,低鈉調味品、健康油脂等替代品研發(fā)不足,商超低鹽專柜覆蓋有限。下游推廣斷層,預制菜企業(yè)需配合開發(fā)健康新品,但市場對“減味”產品接受度存疑。
第五是家庭場景的滲透阻力。主廚習慣難改,家庭烹飪依賴經驗主義,限量鹽勺、低鈉鹽等工具推廣緩慢。健康認知差異,中老年群體對油鹽危害意識較弱,需長期科普(如“三高”年輕化與重口味關聯(lián))。
整體來看,“減鹽減油不減味”的技術瓶頸與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路徑依賴,是“健康新湘菜”推廣的最大壁壘。破局需三方合力,政策強制(如湘菜大師評選納入減油鹽標準)、技術賦能(AI優(yōu)化調味)、消費者教育。
大湘菜報記者:從行業(yè)或個人角度,未來要如何推動健康湘菜的普及?
舒文峰:從行業(yè)和個人雙重視角出發(fā),未來“健康新湘菜”的普及需協(xié)同推進以下關鍵行動:
一、行業(yè)角度——系統(tǒng)化構建生態(tài)
1. 標準制定與認證
制定省級“減鹽減油”新湘菜標準(如油鹽量化指標、烹飪技法規(guī)范),納入湘菜大師評選體系。 推廣“營養(yǎng)健康餐廳”認證,要求菜單標注油鹽含量及營養(yǎng)信息。
2. 菜單重構與技術創(chuàng)新
菜品逐步再設計,核心菜品減油鹽10%-20%,增加蒸煮燜燉菜品占比。技術賦能,研發(fā)低鈉調味品、油鹽替代品(如發(fā)酵辣椒增鮮),利用AI優(yōu)化風味配比。
3. 產業(yè)鏈協(xié)同與場景拓展
預制菜企業(yè)開發(fā)低脂低鈉產品,商超設健康食品專柜,外賣平臺添加“少鹽少油”選項。 聯(lián)動湖南各類美食節(jié)、食博會推廣健康湘菜,評選標桿企業(yè)。
二、個人角度——生活化滲透習慣
1. 烹飪習慣轉變
家庭使用限鹽勺、低鈉鹽,以香辛料代辣椒,低溫快炒替代爆炒。學習“蒸菜”“白灼”等技法,控制用油量。
2. 健康點餐選擇
優(yōu)先選擇標注“減鹽減油”的菜品,主動要求調整辣度(微辣/中辣選項)。搭配高纖食材(如雜糧主食、時令蔬菜),平衡葷素比例(1:3)。
3. 參與科普活動
加入社區(qū)營養(yǎng)指導員培訓,推廣健康手冊。通過短視頻分享“控油輕鹽”食譜,影響家庭與社群。
行業(yè)端以標準為錨、技術為刃,重構餐飲供應鏈;個人端以習慣為基、選擇為矛,重塑消費文化。二者融合,雙向合力破局,方能讓“辣而不燥,鮮而不膩”的“健康湘菜”從政策文本走入日常煙火。
后記:
為推動“健康新湘菜”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更清晰、更具共識,大湘菜報在行業(yè)內啟動“什么是健康新湘菜”為主題的大討論,通過多維度、多主體的深度對話,凝聚人民群眾智慧。
這場大討論不僅在于給“健康新湘菜”下一個定義,更在于讓行業(yè)能夠既守住“湖湘煙火氣”的根,又長出“適配現代生活”的新枝;讓每個湘菜人都成為健康理念的參與者、實踐者,最終讓“健康新湘菜”從概念走向餐桌,從行業(yè)共識變成消費選擇。
責編:喻亮
一審:何婷
二審:丁偉
三審:瞿德潘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