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文杰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14 10:19:27
在湖南南縣南洲鎮(zhèn),歐陽亮彩的工作室里,掛著戲服,擺著盔頭道具。這位1967年出生的手藝人,是省級非遺“劇裝戲劇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身高不足一米四的他,靠著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堅持和細致,在戲服的方寸天地里摸爬滾打了四十多年。
一襲戲服,“點亮”少年學藝夢
1982年,15歲的歐陽亮彩第一次走進劇團后臺?!翱吹侥切┗ɑňG綠的戲服在臺上那么有光彩,一下子就迷住了,就覺得它是‘活’的,”他回憶。
身體的條件沒有成為阻擋的理由,“就想學這個?!彼萘吮镜乩蠋熽桒P元學藝,站在特制的矮凳前,俯身在高高的案板邊,從畫線、裁剪開始一點點磨。
90年代初,傳統(tǒng)戲裝活兒少了。1991年,歐陽亮彩沒猶豫,決定去廣州闖闖。
“在老家干等,手藝怕真要廢了,不如出去看看,也學點新東西?!?/p>
在廣州的服裝廠、作坊里,面對流水線的高度和長時間站立的艱辛,他從不抱怨。
“身體是吃力些,但手上功夫要穩(wěn),活兒不能差?!睉{著這份扎實和認真,他不僅站穩(wěn)了,還因為給歌舞團做的一批舞蹈服做得好,被一位前輩看中,推薦他去了廣州美術(shù)學院進修。
“去美院那三年,見了世面,學了新東西。想把手藝傳下去,光會做不行,還得會變?!边@段經(jīng)歷,成了他主動挑戰(zhàn)自我、突破局限的關(guān)鍵一步。
針尖定“方圓”,匠人無虛活
歐陽亮彩做戲服,堅持一個理兒:“一人一衣一世界”。設計前,他總要先仔細讀劇本。“武將要顯出忠義剛強,小姐要體現(xiàn)溫婉,小人物也要有他的味道,”他強調(diào),“衣服是角色的臉。”
工作室中央有件他正在琢磨的連袖旗袍樣品?!澳憧?,這里沒有側(cè)縫,”他指著樣衣解釋,“這叫結(jié)構(gòu)設計。落肩、袖長、胸圍這些尺寸要先算準了,得讓人穿著活動方便舒服,這才是根本。”
一位客戶試穿后直接說:“歐陽老師,穿了你做的衣服,感覺家里那些衣服都能扔了?!?/p>
徒弟們都知道老師要求嚴?!安染€必須直,一點歪都不行。歐陽老師常說,我們做事要跟他踩的線一樣,差之毫厘,感受就謬以千里了?!币患碗s的戲服,常常要做上三五個月甚至半年。
對于時間,他看得很淡:“做得不到位,再快有什么用?”
為破傳承困局,開辟劇裝手藝新徑
作為南縣這門手藝的第五代傳人,歐陽亮彩最憂心的是沒人肯下苦功學?!凹依锖⒆邮歉矗械木陀X得‘一片布三個洞,能穿就行’,還沒體會到里面的講究和心血,”他語氣有些沉重。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做了不少事:
他首先開了個體驗班,“讓有興趣的人先來摸摸看,感受一下?!?/p>
又找了專門的團隊,在網(wǎng)上宣傳劇裝制作。“他們有本事,就是現(xiàn)在看的人還不多。我跟他們說別著急,事緩則圓,慢慢來?!?/p>
他打破選徒常例,收了一位211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做徒弟。 “我跟這孩子講,身體條件是個事實,但它困不住人。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他看好這個年輕人的潛力和眼界。
四十載堅守,守護戲裝文化不斷層
他不僅做衣服,還親手對付各種“硬骨頭”:用鐵絲和紙片一絲不茍地拗出精致的盔頭,握緊刻刀在硬木上反復雕琢出逼真的道具刀劍,即使對常人而言這些也頗為費力。就連年輕人玩Cosplay需要高度還原角色的服裝道具,他也能憑借扎實功底做出來。
“事情再難,一件件做,總能摸到門道?!?他說。
看著滿屋凝聚心血的作品,歐陽亮彩道:“這些老輩人傳下來的戲裝、行頭,是咱們文化的寶貝,有講究,也有感情。我就盼著有年輕人真能沉下心,動手試一試,別讓它在我這兒斷了。”
四十年光陰,歐陽亮彩就是用這樣一雙手,克服著身體的不便,在細細的針腳里、在硬質(zhì)的材料前,日復一日地堅持、摸索、嘗試,只為守住年少時遇見的那份斑斕“活”氣,讓它繼續(xù)“活”下去。(陽文杰)
責編:黃伊婷
一審:黃伊婷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