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玲 殷娜 藍玉春 熊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27 16:04:04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27日訊(記者 楊永玲 通訊員 殷娜 藍玉春 熊洋)6月27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鎮(zhèn)鷓鴣壩村,300余畝玉米基地里,甜糯玉米與籽粒玉米錯落生長,工人們穿梭其間采收。湖南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博士陳志輝蹲在田埂邊,剝開一根玉米向記者介紹:“今年全省5個試點中,江華基地面積最大、效益最優(yōu)。通過‘籽粒玉米+鮮食玉米’與‘黃豆+毛豆’兩季輪作,土地利用率提升40%,畝產鮮食玉米超1500公斤,畝產值躍升至4000元,較傳統(tǒng)種植模式增長167%。”
作為湖南省首批“大豆玉米雙復合雙循環(huán)種植模式”重點示范點,這片土地以創(chuàng)新模式交出亮眼成績單。鷓鴣壩村形成了種養(yǎng)循環(huán)體系?;刎撠熑?、江華恩泉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仝曉緋指著遠處養(yǎng)牛場算起“生態(tài)賬”:“玉米秸稈粉碎后直供養(yǎng)殖場,牛糞發(fā)酵成有機肥還田,每畝減少化肥投入300元,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15%,形成‘種植——養(yǎng)殖——肥料’閉環(huán)。”
雙循環(huán)模式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仝曉緋算了一筆賬:“過去單一種玉米,畝產值1500元,現(xiàn)在復合種植加循環(huán)經濟,畝產值突破4000元,碳減排量相當于每年多種120畝森林。”
田間豐收的玉米當日便被運往5公里外的江華日日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臂去葉、智能篩選機分級、真空包裝線封口……從采摘到鎖鮮控制在6小時內完成,深加工技術能讓玉米保質期延長至18個月。”
作為省級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日日興公司構建起“產供銷”一體化鏈條。董事長朱熙良透露:“今年新增每小時4.5噸產能的深加工線,日處理量達36噸,每周向粵港澳及東南亞發(fā)出3條貨柜共100噸產品。”為保障農戶收益,公司推出“統(tǒng)一供種+保底回收”政策,以每公斤2.8元保底價與全縣12000畝種植基地簽約,較市場價高出20%。
責編:楊永玲
一審:楊永玲
二審:劉躍兵
三審:李寒露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